臺灣南部地圖
保力溪口
臺灣南部小縮圖
綠網全區一覽
南部 Southern Region

保育重點

  • 建立淺山生態廊道並推動友善生產,營造適合草鴞、黑鳶、黃鸝等物種棲地
  • 改善與維護獨流溪環境,確保洄游生物廊道通暢與棲地品質
  • 移除入侵種銀合歡,以生態造林恢復熱帶季風林
  • 減少陸蟹路殺事件

關注動物

水雉、草鴞、黑面琵鷺、蒼燕鷗、環頸雉、熊鷹、鱸鰻、日本鰻鱺、日本瓢鰭鰕虎、恆春吻鰕虎、革條田中鰟鮍、高體鰟鮍、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小紫斑蝶、陸蟹(如椰子蟹、林投攀相手蟹、細足扁平蟹、特異折顎蟹、黃灰澤蟹、拉氏清溪蟹)、貪食沼蝦、田蚌

關注植物

六翅木、探芹草、澤瀉蕨、疣柄魔芋、臺灣木藍、細稈金茅、臺東葵草、囊稃竹、恆春皂莢、棋盤腳樹、鵝鑾鼻決明、番仔林投、鵝鑾鼻野百合、鵝鑾鼻燈籠草、椴葉野桐、竹柏、蘭嶼羅漢松、武威山烏皮茶、龍骨瓣莕菜

保力溪口恆春半島海岸林保育軸帶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屏東車城的保力溪,自中央山脈潺潺流下,蜿蜒穿過綠意盎然的森林,來到平原,經過農作物田地和魚塭,最終在海口形成一片富饒的灘地。這裡的海岸保安林,種植大面積的原生種林木,不僅有定砂、遮蔽陽光、調節水溫、誘集魚群聚集的功能外,生物也可在此繁衍而生生不息。

保力溪口曾是舟楫帆船頻繁出入的港口,居民多以海為生,部分從事農業,呈現里山里海地景。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地景變遷,人們逐漸淡忘了與土地的深厚連結。國土生態綠網計畫以保力溪口及周邊社區為軸線,深入調查當地的生態、人文與產業拼圖,以連結並驗證了資源盤點中的物種及生態,重現過去居民的產業歷史及生活足跡,找回在地情感。

當地社區積極推動淨灘活動,並發起「把空殼寄給我」活動,喚醒了沿岸更多居民的環保意識,發展保安林巡護、動物路殺與生態監測、陸蟹棲地維護等保育工作。社區也推動在地生態旅遊體驗,並創造新培力向下傳承,重啟地方里海文化,讓故事篇章繼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