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國際

Connecting Internationally
主題插圖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深受《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愛知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與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的啟發,借鑒其原則與運作機制,開展具體的實施目標與行動策略,逐步構建從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到淺山、平原與海岸的保育網絡。是臺灣推動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政策之一,更是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與全球保育趨勢一致,臺灣有必要基於「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在永續發展目標架構下,因應環境現況與整合國內相關政策,持續研擬與滾動檢討生物多樣性國家策略及行動計畫,展現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承諾,承擔保護地球環境與減緩資源消耗的共同責任。

臺灣生物多樣性推動歷程 臺灣生物多樣性推動歷程
臺灣生物多樣性推動歷程
以綠網實踐自然解方

面對各式社會挑戰,
以綠網平臺作為跨域合作基礎,
並發展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

實踐自然解方插圖

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是聯合國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行動之一,強調以採取各種基於生態系統方法所產生的「生態系統服務」,並在兼顧人類福祉與生物多樣性之下,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社會挑戰。

在臺灣,國土生態綠網就是自然解方的實例推動案例。因應多元目標,成立綠網平臺,串連政府各部會,就國土規劃、水利、交通、環境等不同部門進行跨域合作,同時與在地社區、團體形同夥伴關係,推動里山倡議與地景保育。多方面展現生態系服務的價值與國土多功能的策略實效,並回應多項社會挑戰,提供長期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具體塑造臺灣在地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

彩鷸
彩鷸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以綠網藍圖規劃與成果案例,廣獲國際肯定

發展國家尺度生態保育藍圖,
譜寫國際保育典範

國土生態綠網以科學為基礎擘劃國家生態保育空間藍圖,系統性進行國土復育與重要棲地串聯,為全球少見國家尺度案例,並有效回應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

獲邀至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分享國土生態綠網應用生態資料於空間規劃及政府決策的成果。GBIF將綠網納入《生物多樣性公約》COP 15邊會引用範例
經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CPA)肯認國土生態綠網為2030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之整體保育空間規劃案例
國土生態綠網及里山案例,獲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及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國際平臺刊登15篇專文,強調綠網推動里山倡議的成果
搜尋臺灣參與案例
漏盧
漏盧 Echinops grijsii
以綠網為重要策略,回應 2030 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扣合全球行動目標,
確保生態系統的恢復,
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GBF)為從現在到2030年提出23個全球行動目標。與其目標高度一致,國土生態綠網的各項行動和策略,與這些目標的積極響應。未來將繼續深化,以及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相信透過這些努力,臺灣將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之一,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有力的參考和借鑒。

target 01
綜合空間規劃
Target 01
target 02
生態復育與連結 30%
Target 02
target 03
保護區與有效保育地 (30 x 30)
Target 03
target 04
受脅物種管理行動
Target 04
target 05
野生物種合理利用及貿易
Target 05
target 06
外來入侵種管理
Target 06
target 07
污染與水質管理
Target 07
target 08
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災
Target 08
target 09
野生物種永續利用
Target 09
target 10
永續生產系統
Target 10
target 11
增益生態系服務功能
Target 11
target 12
都市藍綠帶及連通
Target 12
target 13
遺傳資源惠益分享
Target 13
target 14
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Target 14
target 15
企業責任
Target 15
target 16
責任消費
Target 16
target 17
生物安全管理
Target 17
target 18
獎勵措施
Target 18
target 19
資金與資源
Target 19
target 20
國際培力與合作
Target 20
target 21
資訊流通
Target 21
target 22
原住民與在地社區參與決策
Target 22
target 23
性別平等
Target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