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地圖
阿里磅農場
田寮洋濕地
卯澳社區
臺灣北部小縮圖
綠網全區一覽
北部 Northern Region

保育重點

  • 維持淡水濕地及水梯田環境
  • 連結溪流、草地、森林環境,營造里山地景
  • 瀕危植物及里山生物棲地保全

關注動物

食蟹獴、黑鳶、灰面鵟鷹、棕沙燕、臺北赤蛙、赤腹游蛇、唐水蛇、莫氏水蛇、草花蛇、柴棺龜、食蛇龜、中華青鱂、大口湯鯉、黑邊湯鯉、洄游性生物(如日本鰻、鱸鰻、臺灣吻鰕虎、日本瓢鰭鰕虎、兔頭瓢鰭鰕虎、長絲瓢鰭鰕虎、砂棲瓢眼鰕虎、黑紫枝牙鰕虎、黑鰭枝牙鰕虎、寬帶裸身鰕虎等)、朝雲細蟌、黃腹細蟌、白刃蜻蜓、長尾蜻蜓、秋紅蜻蜓、中華水螳螂

關注植物

槐葉蘋、水車前、迷人鱗毛蕨、七星山蹄蓋蕨、裂葉雙蓋蕨、南方狸藻、鐘萼木、大葉石龍尾、無柄花石龍尾、澤瀉、矮筋骨草、海米、列當、基隆蠅子草、厚葉牽牛、葦草蘭、挖耳草、小莕菜、絲葉狸藻、假黃楊、大穗茅根、矮形光巾草、臺灣白及、綬草、粗莖麝香百合、白鶴蘭、國蘭、艷紅鹿子百合、金花石蒜、舌瓣花、毛葉蝴蝶草、疏花、佛甲草、日本鯽魚草、濱旋花、細葉金絲桃

阿里磅農場北海岸淺山保育軸帶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阿里磅農場,位於新北市石門區一處靜謐的谷地。1997年,60個家庭以「定存大自然」為理念集資購地,秉持「自然復育、低度開發」的原則,保存最原始的自然環境。經過專家、義工及NGO的努力,農場佔地十餘公頃,如今已成為一片鬱鬱蔥蔥的次生林。

場內步道處處可聽見蛙鳴和蟲鳴,甚至能發現穿山甲的棲息痕跡。蛙類特別豐富,包括中國樹蟾、小雨蛙、黑眶蟾蜍、艾氏樹蛙等近20種,還有俗稱「雷公蛙」的臺北赤蛙。

農場積極推動「沃土利生」計畫,倡導友善環境,舉辦工作假期、企業認養及公益勸募活動,幫助老農人工除草、製作自然菌種堆肥,推廣友善耕作,並協助銷售農產品。近年來,農場專注以友善農法栽培紅心硬枝茶種,試圖復興曾受到日本天皇青睞的「阿里磅紅茶」,重現過往光景。

田寮洋濕地東北角溪流保育軸帶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農田水利署北基管理處.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新北市政府農業局.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田寮洋濕地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由水田、埤塘、旱田和次生林交織成自然美景。這片濕地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重要中途站,每年吸引超過300種鳥類停棲,增添無限生機。

田寮洋的水田主要由稻作、茭白筍和荷花田構成。為了提供鳥類更佳的歇息環境,改變了水田的維護方式,翻犁讓水田湛水,營造泥灘地環境。採用友善生產或減藥耕作,使田埂提供更多食物,吸引了更多涉禽和游禽停留。水田周圍的水圳與坑溝,也是陸域動物和洄游性魚蝦蟹的生態廊道,近自然工法的應用逐步優化生物通道,已觀察到野生動物受惠情形顯著。

卯澳社區東北角溪流保育軸帶
水產試驗所

卯澳社區位於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北端,三條野溪匯入U型灣澳,為魚蝦貝類提供理想的繁殖地。當地居民主要以舢舨漁船從事沿近海捕撈,也有部分居民會在鄰近的香蘭與馬崗海岸從事九孔、鮑魚養殖,並依產季在岸上潮間帶或潛水採集。

2016年,卯澳成為臺灣首座栽培漁業區,居民成立海陸域巡守隊,自主進行水下監測,關注海洋環境。並且在產、官、學、研單位多方資源的支持下,與居民共同探索漁村永續發展途徑,凝聚社區共識,深化合作關係,推動里海公民科學家計畫,逐步擴增推動至東北角,嘗試建立沿岸採捕藻類公民科學平台。

里海學堂成為環境教育與產業輔導的核心場域,提供海女採集文化解說、石花菜體驗活動及潮間帶生物觀察,帶領學生和遊客認識海洋生態。社區居民、海女及漁民的共同參與,使這些傳統知識文化和環境教育課程,成為生態導覽的特色,也成為地方上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因此導入里海後逐步地增進了地方的永續發展。